2005年9月27日 星期二

e觀點(2)--談長打

談長打---打擊率(AVG)還是長打率(SLG)?

如果說投手擁有可以投出150km速球的手臂是上天賜與的禮物,
那擁有超群揮棒速度及臂力腕力的全壘打型強打者不也是嗎?

如果我們說可以投出150km的投手不要降速到135-140只求控球準確,應付打者就好,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要求全壘打型打者降力道控制揮棒只求安打就好?
沒錯,
投手是沒有必要硬要強飆球速,就像打者也不需要強求全壘打一樣,
但是,如果正常投球就能投到150km,為什麼不能讓強打者正常的揮擊去打出二壘打以上的長打甚至全壘打?
如果二出局壘上沒人,投手心想我可以來試一下球速,結果不小心投成大暴投我們可以接受,
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二出局壘上沒人(或其他非關鍵時刻)強打者試著猜球拼一下全壘打而導致揮棒落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台灣的棒球總是習慣接受傳統的日式文化:一切以穩定為第一優先考量,
因此而視打擊率這項筆者稱之為個人穩定的指標的數據為最高價值,
而將其他的可能對球隊更有貢獻的攻擊指標拋在腦後…..
這可以從彭政閔連續2年拿到打擊率王,張泰山連續2年拿下全壘打王,
(很多人都稱打擊率王為打擊王,這是絕對錯的,打擊指標不只打擊率這一項,所以打擊率王並不等同於打擊王)
但是卻受到完全不一樣的打擊能力評價可以看出來…..甚至這二年泰山還拿下年度打點第二及第一!!
對一個球隊的中心打者來說,應該所有人都會同意打點能力才是對球隊貢獻最大的,最直接的項目,
打點是一項累積的個人紀錄,那麼,哪一個平均個人紀錄(XX)”才是對打點能力最佳的評斷項目呢?

上壘率(OBP--On Base Percentage)
顯而易見不是.

打擊率(AVG)還是長打率(SLG)?
也許很多人會說有穩定的安打能力,就能夠在有得點圈的時候產生適時的一擊,幫助球隊打回得分,
看起來言之成理,只是,如果大家有細心看所謂的得點圈打擊機會(緯來都會秀出來)
請注意一下單季一位選手,即便他是中心打者,能夠有多少次得點圈打擊機會?
根據統計,以一個正常的先發中心打者來看,一整季平均約能夠有40-60次的得點圈打擊機會,
如何能在有限的打點機會下創造出最多的打點(給球隊貢獻最大),有兩個方法:
1.儘量提升得點圈打擊率:
問題是再厲害的打者,得點圈打擊率也很難達到5成吧,也就是說再怎麼樣也只能掌握一半的機會
以一個球季這麼少的得點圈打擊機會看來,如果只靠短程安打,能製造的打點數也很有限
2.提升得點圈的長打出現機率(幾乎等同於提升長打率):
如果說在得點圈的機會及得點圈的打率是相同的情況下,在壘上有多名跑者的情況下,
如何擊出更多的長打(二壘打以上)就是增加打點數的最佳途徑!!
舉例說明:
當一二壘有人(也是得點圈打擊機會)時,打出一壘安打只能得到一分,
但是如果擊出長打就不只能替球隊打下一分了(二壘打或三壘打可得二分,全壘打可以得三分)
當滿壘時,一壘安打可能只能只能得到1-2分,但是如果是擊出長打就能一次得到3-4分了

所以,我們常聽到某打者說,當得點圈有隊友時,就會以求打出安打就好,只希望將隊友送回來就好,
這其實對中心打者來說是完全錯誤的觀念,這不是一個中心打者該有的想法,
身為有長打能力的中心打者,正確的想法應該是如何在得分機會中一次替球隊製造最多的得分….
如何製造出最多的得分效果?當然就是靠長打
為什麼是非要長打不可?
舉例說明:
前面提到,一個打者一年差不多有40-60次得點圈打擊機會,就以50次來算好了,
一個得點圈只求一壘安打,得點圈打擊率可以到35的打者,可以打出18支一壘安打
還有一個求長打,得點圈打擊率只有25的打者,能打出13支長打….
100場比賽中,只差這5支安打的差異,後者可以輕鬆的以長打一次取得較多打點,獲得超越前者的貢獻!!
(我還沒算擊出長打後,直接站上得點圈,對後續球隊攻擊有更好效益的潛在價值)

而且,別忘了,一位打者一年打滿100場,約會有350次左右的打數,扣掉得點圈有人的60次打數,
一年約會有290次的壘上無人或是只有一壘有人的打擊機會,這才是一個打者面對到最多的打擊情況,
這個時候,如何擊出更多的長打直接得分(二壘打以上甚至全壘打),才是打點的最大來源….
也許有人會說,沒關係,先求安打上壘,再靠戰術推進及隊友火力支援一樣能得分啊?
不要硬要求機率低的長打,反而會降低球隊進攻機會
對,這個對沒長打能力的非中心打者來說對,但是對有長打實力的中心打者就完全錯誤了!!
為什麼?舉例說明之:
假定三棒曾華偉已經在一壘,輪到張泰山打擊,這個時候張泰山擊出長打直接得分的機率是:
張泰山本季打數294,一壘安打69支,二壘打11支,三壘打0,全壘打12
也就是說,泰山擊出長打,直接得分(不管是1分還是全壘打直接得2)的機率就是(11+12)/294=7.82%
機率很低對吧!!
如果泰山只想求穩穩的一壘安打就好,然後再靠著隊友的火力支援安打串連得分,這樣的機率是多少呢?
泰山一壘安打的機率是69/294=0.235
五棒東哥的打擊率是277,也就是0.277
也就是說泰山先求安打,變成一二壘有人,東哥再安打得一分的得分機率是0.235*0.277=6.5%
---->比泰山直接求長打得分的機率還低

也許有人會說東哥今年的狀況不好,所以不準,OK,我們拿去年的數據做比較:
張泰山去年打數377,一壘安打85支,二壘打21支,三壘打0,全壘打21
也就是說,泰山擊出長打,直接得分(不管是1分還是全壘打直接得2)的機率就是(21+21)/377=11.14%
機率不是很高吧!!
如果泰山只想求穩穩的一壘安打就好,然後再靠著隊友的火力支援安打串連得分,這樣的機率是多少呢?
泰山一壘安打的機率是85/377=0.225
五棒東哥的打擊率是312,也就是0.312
也就是說泰山先求一壘安打,變成一二壘有人,東哥再安打得一分的得分機率是0.225*0.312=7.02%
---->有發現到差距更大了吧!!
也就是說,當長打能力好時,其實一棒長打得分的效益反而會將靠連續短程安打得分機率拉得更開
今年泰山的長打表現明顯不如過去二年好, 所以連帶的就影響了牛隊的得分能力!!

不可否認的,為了能夠擊出長打,或是提高長打的機會,是需要付出一些打擊率的代價的,
可能在某些球數下要猜球,而不能每一個球都仔細的選球;
可能要提早出棒以求壓制球速,而不能將每一球都帶到很進來完全掌握到球點

但是對於有能力擊出長打,但會損失一些打擊率的強打者來說,要他們犧牲長打,只求穩定的短程安打率,
就好像叫快速球投手為了控球,而將他的速球降速一樣,是不智的行為!!
一個打擊率33,只有5支全壘打的打者,跟一個打擊率只有28,但是可能可以擊出10支全壘打的打者,
在打擊率部份的差異看來很大,(打擊率排行榜可能差了10-15名吧)
但是實際上,在整季安打數的差異上其實只差了(0.330-0.280)*350=17.5支安打
也就是在整季100場的比賽中,約每6場比賽,才差1支安打……(100/17.5=6)
如果6場比賽中少1支安打,可以換整季多5支全壘打,你換不換?
(對於選前者的球友,我只能說你選了陳連宏當中心打者;而後者,可能就是許國隆….)

在台灣,打擊率這項打擊指標已經被過份重視了;
而中心打者追求長打,也已經被妖魔化了-----被認為是盲目的揮大棒,增加揮空率,增加雙殺打等等惡名,
殊不知,中心打者在得點圈有多名隊友一次送回來及在壘上無人或一壘有人時直接得分,
這才是對球隊有最大的直接貢獻,也就是所謂的球隊貢獻穩定指標
而打擊率,充其量跟得分只是有間接的關係,也只能是個人穩定指標

6場比賽才差1支安打,到現在,你還會覺得33打擊率的打者,個人打擊穩定性比28的打者高很多嗎?
如果大家這麼在乎所謂的個人打擊穩定性的話!!

中華職棒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是還是可以提供大家一個數據:
過去15年中,除了職棒9年是由怪力男包辦打擊率,全壘打及打點三冠王外,
中間只有一次由打擊王贏得打點王,是職棒11年的黃忠義(而當年的51分打點,也是歷年打點王的最低成績)
但是由全壘打王拿下打點王,卻有3次,分別是職棒1.7年的鷹俠及去年的泰山,
而今年的打點項目,到目前為止,也就是由全壘打領先的謝佳賢領先….

如果再對照同時間的MLB,那就更明顯了,
目前美聯的打點王(140),就是目前美聯的全壘打王---紅襪隊D.Ortiz(46)
而他的打擊率還不到3成,只有296…
(甚至,美聯打點排行榜前4名,剛剛好就是美聯全壘打數排名前4)

目前國聯的打點王(128),也是目前國聯的打點王---勇士隊的A.Jones(51 )
而他的打擊率更低了,只有267
這個數字如果出現在台灣,可能會被打擊教練或球評要求擊球要先以擊出短期安打為主,不要硬想揮長打了吧!!

最後提供大家一個公式,這是由MLB的數據魔人們,
由多年的MLB紀錄中所得到的一個各種安打與球隊得分之間的關係(已經配合保送的可能狀況計算在內)
一壘安打=0.5625
二壘安打=0.8
三壘安打=1.1
全壘打=0.1425
也就是說,對球隊來說,一局之中,能出現一支二壘安打幾乎就能夠得到一分,
三壘安打及全壘打對球隊的攻勢,更是不止只有一分的效益….
這樣,你還會要求張泰山許國隆不要想著長打,只要擊出安打,只要求穩定3成以上的打擊率, 就好了嗎?

身為中心打者,如果每次都在得點圈有人時,只想碰球擊出短程安打就好,
那是不是就等著我們要速球派的投手在有危機時將球速降速,只求控球準就好?
那這樣豈不是拋棄自己的優勢(長打優勢及快速球速度優勢)在與對手作戰?
是的,也許求短程安打可以讓中心打者自己的打擊率提升,自己是贏了”;
但是其實比賽中球隊可能需要3分,卻因為短程安打只打進1-2分, 結果導致球隊最後輸了
(至於靠一棒長打還是靠短程安打連棒的機率比較,我前面已經寫過了)
我們倒底比較想要哪一種結果呢?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說所有的選手都要拼命揮大棒求長打才是對球隊有貢獻,
寫這篇文章只要讓大家有機會知道,對有全壘打,長打能力的中心打者的打擊該如何期待,如何檢視,
身為中心打者,就是要想辦法擊出長打讓球隊一次拿最多分數;
而身為其他棒次,就是要想辦法上壘,製造機會給中心打者!!

張泰山,別忘了你是全壘打王,就請繼續發揮你的長打天賦,當一個巨砲級的打擊手吧!!
別跟彭政閔一樣只求安打了!!
許國隆,別忘了你的身材及揮棒力道,就請繼續學著將球帶個老遠,當一個全壘打好手吧,
別跟陳連宏一樣只有打擊率高,只會選球等保送的打者!!

2005年9月9日 星期五

e觀點(1)

這應該算是一個專欄的型式吧,以後筆者將會透過這個不定期專欄(不定期是因為懶…^^)
來與大家分享有關中職的一些還不需特別分析,不過卻很有趣的大小事情。。

找洋將功力
好了,831已經過了,這代表著今年的各隊找來的洋將已經不會再變動了,
這也是一個時機,讓我們來回顧及檢視一下各隊找洋將的功力及認真度,
(如果大家認為一直換新洋將就是認真的話)
也可以來檢視一下牛隊找來的洋將,是不是就是真的特別差,好選手的比例特別低

今年各隊找來的洋將如下(今年新加入,回鍋的也算)
興農
已解約:樂米(1-0-3HERA:276),黑拔都(1-0-1SVERA:876),凱特(1-2ERA62),湯瑪斯(未上場)
留任:戰玉飛(13-5ERA:196),克提茲(1-0ERA:0),克林頓(0-2-2H-1SVERA:572)

中信
已解約:賈西亞(控球很差),博德(喝花酒,涉嫌放水),尼爾森(洋將打擊率250),查理(守備奇差)
留任:迪歐(打擊率088),神龍(1-2ERA316),史考特(1-1ERA:175)

統一:
已解約:馬吉力(ERA:700),萬能(體力只能投4),成本年秀(2-2ERA:390,沒球速),林登(11敗,ERA:364)
蓋達(打擊力沒話說,但是態度有問題,與隊友互動不佳)
留任:崔勒(ERA:108),羅曼(0-2ERA:372),林克(打擊守備在中職都屬上乘)

LaNew:
已解約:霍格斯(ERA:784),韋德(ERA:385),西爾法(5敗,ERA:478),力拿(ERA:606),冰奇(2-4ERA:296)
留任:萊特(回鍋,3-5ERA:307),雷德里茲(ERA:1350),羅德里茲(打守皆優),雷歐斯(打擊能力佳)

誠泰
已解約:佐藤秀樹(2-3ERA:691),山崎友和(ERA:922),拉米瑞茲(1-0-4SVERA336,球速快但控球很差)
留任:米力威(連續4場救援失敗,郭總已不敢用),馬力歐(吃禁藥),威拉斯(攻守俱佳且穩定)

兄弟:
已解約:武德曼(5-4敗,ERA:362)
留任:派瑞克(4-2ERA:198),武藤潤一郎(6-8ERA:325)

牛隊找洋將真的不夠積極?
牛隊今年找了7個新洋將,跟中信數量一樣,比統一的8個少一個,比LaNew9個只少2個,
比誠泰的6個及兄弟的3個還多
喔,對了,差點忘了,如果洋將找得好,怎麼還會需要一直找新洋將呢?

牛隊找的洋將素質很差?好洋將的比例很少?
戰玉飛目前是勝投王,克提茲球威大家也都清楚,扣掉未上場的湯瑪斯,6個新洋將中有2個是好的洋將;
比起中信有7個新洋將只有史考特1人較優;
比起統一8個有2(蓋達---即便不計他態度問題及林克)能用;
比起LaNew9個有3(萊特,羅德里茲,雷歐斯---2個回鍋的)可用,
比起誠泰6個有2個可用(威拉斯及馬力歐---即便不計他吃禁藥);
比起兄弟3個沒1個是檯面上的投手(派瑞克球速及球威都普通)
其實都是不惶多讓

牛迷們是不是老是只看到中信的達威統一的凱撒,老是忘了牛隊的勇壯戰玉飛及克提茲
也忽略了中信的博德,尼爾森及統一的成本年秀,馬吉力及萬能等。。
以中職各隊現在開的薪資,說真的,選到好洋將真的只能靠點運氣了!!
沒有一隊會是完美無缺的,
如果大家非要選擇性記得樂米砸了好幾場比賽,卻選擇性的忘記熊隊的霍格斯讓洪總說完全不行,
也選擇性的忘記誠泰米力威連續4場放火救援失敗,讓郭總只敢用李明進,
那我也只能祝福大家看球能夠順心快樂……

季中調薪
牛迷比別隊球迷幸福的一點,就是一年有兩次(比別人多一次)調薪的話題可以聊(?),不用擔心沒事做
到底是牛隊獨特的半年一調好,還是跟大家一樣的一年一調好?
之前似真非真及wenchen大皆已有精闢的專文為大家分析過了,個人也已無須再多加著墨
這次來跟大家聊一聊減薪與加薪

再談調薪之前,首先要確立一個前題:就是現在中職薪水是所謂資方市場
就跟我們一般上班族一樣,薪水由老闆決定,員工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空間,不爽就請走人。。
(當然球員因為那個賣身契--不定存續約,而處境較我們一般上班族更為惡劣一些)

我當然知道應該要有新的球員合約,要有自由球員制度,使得球員的薪資可以大幅提升;
要有球員工會與資方對抗,保障球員權益!!
但是大家覺得這些現在有可能做到嗎?
不要說現在,如果還是這些人用現在的眼光在經營台灣的職棒,甚至在短時間內都不可能
(先不論資方會不會同意這些,球員薪資的大幅增加,會使得球團經營上支出會立刻大幅增加
而導致門票票價大幅提升,這對台灣的職棒以學生球迷為大宗族群的影響會有多少)
如果現在還不可能實施相MLB那樣的制度,那成天一再喊,一再用這些理由在大罵老闆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接下來的一個假設,也許學生球迷現在還無法懂,不過沒關係,以後自然能夠理解:
一個球員的身價,就代表著他本身的成績及球隊整體戰績的綜合指數
換句一般上班族聽得懂的,就是一個員工的年薪,就是員工本身的業績或工作能力及公司整體業績綜合呈現
對一家公司來說,只要能達成整體營收或是獲利目標,
我們就會看到在每年年中的分紅新聞,裡面的員工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工程師也是荷包滿滿,
我們也會看到在年終的尾牙上,老闆開心大方的當散財童子發股票
(就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去年在尾牙上發放幾百萬的股票一樣)
對一個球隊來說,所謂的業績目標只有一個----拿到冠軍
所以,只要能得到冠軍,球團會不計一切辦法來獎勵球員,希望他們更努力可以拿到冠軍,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所謂的連勝獎金加倍
當然,反之就是亦然了,
一但公司整體營收不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那員工大家心理就有數了,什麼分紅,獎金加薪都難了,
甚至如果賠錢,甚至可能被裁員;
而對球隊(球團)來說,只要沒有拿到冠軍,在調薪部份當然也就不可能像拿到冠軍一樣大方
沒拿到冠軍(沒達成公司整體營收目標),球員(員工)調薪部份空間就不大
----這是上班族都會有的體認了吧!!

談完整體,來談談個人吧!!
一個人的薪水,不就是代表他的職位,去年及過往幾年的貢獻度,業績或是工作表現嗎?
一個球員的薪水,當然也就是他所呈現出來的成績及其他無形的貢獻度

以一個業務員來舉例:
如果一個業務員在本年度的業績量不到去年的水準,甚至也比不上過往幾年的平均水準,那是不是該減薪
那球員呢?
如果一個球員在本年度的成績,不到他去年的水準,也比不上過往幾年的平均水準,那減薪真的很沒道理嗎?
很現實?
當然很現實,談到錢,怎麼可能不現實。。

阿福
受傷一場都沒出賽,自然也就沒貢獻沒表現,被減薪是理所當然就不需要談,
阿讓,
今年上半季,打擊率249 (45/178),全壘打4,打點18
去年整年,打擊率279,全壘打7,打點54
生涯平均,打擊率273,全壘打6,打點44
除了打擊率低於去年及生涯平均外,打點的進帳幅度也較少。
減薪是因為成績表現未達到他應有的水準,而與下半季的受傷無關
從數據看來,減薪15000真的有很不合理嗎?
東哥,
今年上半季打擊率270(27/100),全壘打3,打點23
去年一整年打擊率312,全壘打11,打點57
生涯平均打擊率299,全壘打75,打點435
整體成績上的落差,的確相較於阿讓,是更大了。在減薪的幅度上,也就比阿讓還多了5000。。

好,那來看看最受爭議的小葉吧!!
小葉今年上半季的打擊率是190 (33/133)9分打點
去年整年的成績打擊率是22312分打點
生涯平均是打擊率234,打點23…
其實打擊率下滑的幅度比阿讓跟東哥都還多,但是減薪部份卻只減了10000(剩下197)
也許有人會說小葉很辛苦,場場先發,牛隊沒有他不行,竟然還減薪,更何況小葉還要兼投手調整,真是沒道理,
只是我也想提一個數據給大家:
六隊中沒有任何一隊的捕手薪水有超過18萬,
熊隊的陳峰民去年是捕手最佳九人及金手套,今年月薪是14(今年打擊率253,全壘打4,打點20_
象隊在三連霸後,陳瑞昌的薪水是18(今年打擊率309,打點19)
其他人(石金受,吳昭輝及高志綱)就更低了
如果不是因為小葉對牛隊有這麼多無形的貢獻(場場先發,幫忙調整投手)
以一個生涯打擊率23,今年上半季打擊率不到2成的職棒選手,
怎麼可能可以拿到近20萬,還是6隊中捕手的最高薪?

今年中信最高薪的打出289打擊率,15次盜壘的紀俊麟,也只拿了165
還沒提到,今年連拿3座單月MVP,很有機會拿到年度MVP的誠泰謝佳賢,
他的薪水是今年誠泰最高的21萬,只比小葉多了13;
如果小葉以190打擊率還能夠加薪超過他,我看他會瘋掉吧…XD
應該不會有人要說,謝佳賢對誠泰的貢獻度比小葉之於牛隊的小吧


以實際的成績數據,輔以對球隊的無形貢獻,再搭配球隊整體戰績做考量的調薪,我看不出有什麼錯!!
興農球團(職棒公司),又不是公家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