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e觀點(32)-興農該不該選小曹

風險控管
其實要不要或該不該選有受傷疑慮的小曹,
說穿了就是一種風險控管的概念!
先考慮自己有多少本錢,再來考慮現在投資環境。

對於資本(本錢)偏少的非主力大戶來說,
在「牛市」中,因為整體情勢好,我們或許還可以冒大一點的風險去搏一下所謂的投機股;
但是如果是在「熊市」之中,我們第一要考慮的就是穩健及資金控管。

首先我們要知道,小曹的手臂的確是有受傷的,所以他才會回台灣。
我知道有報導說有四支美國大聯盟球隊對他開出小聯盟約,
不管那是不是經紀公司喊話用的,個人認為可能性是高的,
因為對於大聯盟任何一支球隊來說,10萬美金的小聯盟約在他們的資本支出下是可以說是nothing
就算小曹傷還是沒好,10萬美金等於丟到水裡,他們也不會在乎,也不會怎樣;
如果萬一賭對了,傷好了,不管是要高價賣出或是要自己用,都等於是大賺一筆。

問題是500-600萬台幣對於中職球隊的資本額來說呢?
請問是跟10萬美金之於大聯盟球隊一樣嗎?
很明顯的,我們都知道當然不是。
更何況今年、明年的企業經營以及整體職棒環境景氣眼看都不會好,
所以,大聯盟球隊可以賭的東西,中職資本小的球隊可以一樣下去賭嗎?

再來,林克謙因為要450萬簽約金(假設新聞為真啦!)
所以第一年的合計所得(450+10*12=570)的確可能是跟小曹差不多(500-600),
但問題是,林克謙第二年(120)的錢要的就比小曹(500-600)少多了。

我知道小曹並沒有要求要複數年合約,但問題是結果有差嗎?
請問有哪支球隊敢在今年給他500-600萬後,萬一他真的出賽數很少,而給他大幅減薪?
他是曹錦輝耶,第一個登上大聯盟的台灣球星耶,跟陳金鋒一樣地位耶,
是能減他多少薪?
減太多是不是會引起球迷反彈,反而達不到你當初簽他想要吸引球迷的作用?

是啊,林克謙也可能在第一年過度使用下壞掉,但問題是他現在是健康的,
真的壞掉的話也是你自己用壞的,怪不了別人;
但小曹呢?他可是正常用都很可能還是會壞掉的喔。(去看他這幾年的局數跟過去的醫療報告吧!)
                                                                               
你說他有可能會變好。
那麼這將又會回到最初的前提,
中職球隊拿500萬去賭,跟美國大聯盟球隊拿10萬美金去賭,一樣嗎?
在今年這種景氣中,在風險控管是第一優先的情況下,
中職小資本的球隊賠得起嗎?

而且他要是真的好了,很可能又回美國大聯盟怎麼辦?(如果他健康的話,他的等級是在那沒錯)
當初花的500萬想要吸引球迷及增加戰力的效益是不是都沒了?

球迷效應
贊成選小曹的人通常會舉出阿甘之於興農以及陳金鋒之於LN所帶動的效應。

但在舉前述這二個的例子時,有沒有注意他們的時代背景?
當年阿甘可以救起墊底興農的人氣是因為先有01年世棒賽帶動的台灣棒球熱潮,
阿甘只是把那股熱潮的人轉化到興農去而已;
當年陳金鋒可以把墊底LN的人氣拉起來因為先有兩聯盟合併後帶動的中職榮景,
當年陳金鋒只不過是把看職棒的人轉化到LN去而已。

沒有背後時代環境、也就是大環境在背後當推力,就算有人氣球星也沒用,
二郭一莊的大郭郭源治,在當年黑鷹事件後回台,有救起和信當年的人氣嗎?

好,你說一碼一碼
大環境也要改善,人氣球星也是要簽,這我知道。
但問題是請問,簽賭放水陰影的大環境是多久可以改好?
在還沒改好前我們現在就要花錢簽小曹了耶,
那請問在沒改好前我們花下去就是要看到球迷效應的500萬,
會不會被大環境吃掉而變成丟到水裡?
如果會,那我為什麼要現在花這500萬。
我為什麼不等到大環境有明顯改善(變成牛市)後再丟500萬?

我沒有說在景氣沒好前都不要花錢喔,
我是說在景氣沒好前該做的是謹慎的、穩健的投資,
如果你沒很多錢,你現在會去買中鋼?還是D-RAM、面板?

再說一次,500萬對中職資本小球隊來說是一個大支出,
花了500萬,就一定要看到效果(球迷或戰績),是不容許有很大風險的。
500萬對中職球隊的意義絕對不等於大聯盟球隊花10萬美金的意義。

誰跟你說林克謙在吸引球迷力上一定輸給小曹?
別忘了林其緯的例子就在今年興農牛隊身上,剛剛發生過。

貢獻所學
在個人12/10發表的<e觀點(31)-曹錦輝會不會加入中職>中曾經提到:
決定回來中職時就說:決定回來台灣貢獻所學,報答球迷,幫中職盡點心力。
如果留美國就說:還有企圖心,球技也還在,還想要拼上大聯盟。

結果沒想到小曹竟然意外的配合我,在他12/25的聲明中提到:
曹錦輝說:「為此,我決定留下來,將自己所學及經驗,投入中華職棒,希望能夠為台灣的棒球帶來正面的意義,也期許自己能為職棒的大環境盡份心力。」

老實說這種標準外交辭令的鬼話,我真的不相信有人會去相信。

貢獻所學?
請問是要貢獻什麼?怎麼貢獻?

技術嗎?如果是技術,那與其花500萬請小曹,不如花同樣的錢請美籍教練,
陳金鋒對LN球員打擊技術方面的提昇比較多?還是Bill Madlock
小曹對中職球隊投手的技術的幫助,會比佩卓、法蘭克甚至中入伸多嗎?
任何一個人只要冷靜的想一下就知道答案的。


總不是貢獻如何在大街上摟抱辣妹登上影劇版面的能力吧XD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e數據(28)-先發投手的歸類(Part II)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我前一篇e數據(27)-怎樣的成績算是3號先發投手?>
也對THTJeff Sackmann2006年底所提出的,
「如何計算各隊及聯盟中的每一號投手平均的成績」及「區分標準」,有了一定的了解及認識,
也或許已經試著用前述的標準,來將自己球隊上的先發投手做個歸類了

不過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不知道有沒有人在讀完前篇文章後,並且仔細思考過後,
發現其實Jeff Sackmann所提出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一點偏差:
是當我們先正確的得出聯盟中各隊每一號先發投手的成績後,再去進行計算整個聯盟時發生的。

SB NationMatthew2008年進行類似主題研究時,對於Jeff Sackmann的計算方法有以下想法:
Those are both decent methods, but what stuck out to me was the fixture of doing the rotation slots team by team. It doesn't make a lot of sense to me to have, for example, the Nationals' best 32 starts this year grouped in with the Blue Jays' best 32 starts as those made by #1 pitchers. I want a measurement whereby if you have a #1 pitcher, you can say that pitcher is among the top pitchers in the league regardless of team

那些都是很不錯的方法,但是對於先固定的算出每隊每號先發投手成績(再換算成聯盟每號先發投手成績)這件事困擾著我。對我來說,那看起來沒有道理,例如將華盛頓國民隊先發了32次的一號投手跟多倫多藍鳥隊先發了32次的一號先發投手放在同一群內計算。我想要計算的是「你是否真的有一號先發先發投手,而你可以說那個先發投手不管在那個球隊中都是聯盟中的一號先發投手。」
Matthew的意思是說,我們怎麼可以把戰績最爛球隊(國民隊)的一號先發,
(在墊底球隊中,即便是一號先發,很可能其數據也不怎麼樣)
拿去跟藍鳥隊的一號先發(今年美聯賽揚獎票選第二名,Roy Halladay)放在同一組來計算呢?

如果拿來套在中職,簡單的說就是,
既然我們依前篇中的計算方法,已經知道興農牛隊隊中,
今年「很可能」,連一個可以稱得上是一號先發(ERA<3.199、局數>6.09局)的投手都沒有,
(依前篇計算方法,林其緯跟余文彬都只能算是聯盟中的二號先發等級)
那麼,如果我們還將林其緯及余文彬的成績跟強森及廖于誠等人放在同一組拿去平均,
這樣我們豈不是拉低了聯盟一號先發投手的平均成績,也拉高了聯盟中二號先發投手的平均成績;
(例:小林亮寬及許文雄的成績明明很可能應該是一號先發,但卻因為他們的一號先發太強而被迫放在二號先發的位置去平均)
如此,我們很可能會得到一個偏差的整個聯盟每一號先發投手的成績。

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Mathew也提出了一個很直觀的方法:
不以球隊來區分,直接將聯盟中的先發投手分為五組(因為大聯盟球隊是用五個先發當輪值),
第一組的的就是聯盟中成績最好的幾個一號先發,第二組的是成績次好的二號先發,依此類推
然後分別計算每一組的平均成績,最後得到的就是聯盟中真正的每一號投手的平均成績。

不過,原文中Matthew用的是投手的進階數據tRA
在這裡,為了讓大家比較容易去理解,同時也方便與前篇進行比較,
因此,套在中職時,
我還是採用ERA來將聯盟中的先發投手進行排序,並分成四組(中職每隊是四個先發),
同時,因為每隊一號先發要先發25場,共有6隊,
因此,每一組(每一號)的先發投手共要湊足6*25=150次先發。

好了,接下是你會想知道的,若依先發時的ERA來排序,到底是那些投手被分到一號先發那組中,
他們是:艾瓦多、羅德里、廖于誠、強森、海克曼、小林亮寬、潘威倫、許文雄、倪福德及貝力
(貝力的成績剛好界於1-2號先發間,他21場先發有6場分給一號先發群、15場分給二號先發群)

如果你還想知道,而人數也不會太多不好列的二號先發那組中有那些人的話。
他們是:貝力、林其緯、韋伯、林正豐、朱尉銘、丹尼、余文彬、班尼歐、羅銳、陳建輔、康明斯、曾嘉敏及徐余偉。

然後繼續再這樣將聯盟中剩下的先發投手依ERA高低進行歸類為三號或四號群組中,
並且將他們的成績都進行平均計算後,得到的結果是這樣的:
聯盟平均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150
965.71
6.44
2.688
152
#2
150
866.76
5.78
3.594
114
#3
150
826.07
5.51
4.399
93
#4
148
666.36
4.50
6.309
65

一樣的,把一號及二號先發、二號及三號先發、三號及四號先發的成績拿來平均後: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 #2
150
916.24
6.11
3.116
131
#2 / #3
150
846.42
5.64
3.987
103
#3 / #4
150
746.22
5.01
5.252
78

也就是說,一號先發的標準是ERA低於3.116、局數超過6.11局;
二號先發則是在3.1163.987ERA間、5.64-6.11局間,
而三號先發的ERA則是在3.987-5.252間、局數是5.01-5.64局,
而如果先發的ERA高於5.252、局數也低於5.01局,那就是四號先發了。

對了,如果你想要知道現在這個算法跟Jeff Sackmann算法的差異有多大的話,
這裡是前篇最後的結果: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 #2
150
912.95
6.09
3.199
128
#2 / #3
150
852.00
5.68
4.000
100
#3 / #4
149
744.39
5.00
5.144
79

老實說,差距並沒有我當初想像的那麼大。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e數據(27)-怎樣的成績算是3號先發投手?

我們常常會說,某某新秀投手可能有養成2號或3號先發投手的潛力,
我們也常常聽到,某某投手是某隊中的第4號先發投手,
但是,怎樣把一個投手歸類為第123號投手?或是第123號投手分別應該有怎樣的成績?
相信大部份的球迷就無法說出一個明確的準則,而通常就只能以感覺去判斷了。

當然這種光憑感覺就將先發投手分類的狀況,對於數據派來說,絕對是無法接受的,
因此,我們必須要找出一套計算方法,然後將區分1234號投手的標準給找出來。

以下的連結,就是Jeff SackmannThe Hardball Times)在2006年底所提出來的一種計算方法:
How Good Is Your #4 Starter?(你隊上的第4號投手有多好?)

這其實是一個簡化的計算法,這裡簡單的說明一下,
首先,先將每隊中有先發過的投手以「先發時的ERA」來排出順序,
再來,(直接以中職的狀況來論)忽略偶有的因雨延賽單週5戰導致先發輪值變動的情形,
以一隊一季100場、每週4場、每一隊都有4個(固定的)先發投手來論,
每一個(固定的)先發投手──也就是1號到4號投手──都會先發25場。

也就是說,如果某隊ERA最低的投手有先發到25場,
那麼該隊一號先發(先發25場)的成績,就直接等於該位ERA最低投手的成績

但是我們都知道,
即便是在MLB,先發投手輪值也常常因為投手受傷、上下大聯盟、球員異動而會有所變動,
而在投手調度更不成熟、先發投手輪值變動更大的中職,
要找到一個先發投手整季都沒有跳過先發,是非常困難的。
(在職19年,也只有LN的強森確實的每一次都照固定先發輪值出賽,先發了超過25場的26場)

因此,如果先發投手中ERA最低的那位沒有先發到25場,
那麼不足場次的成績,就從ERA次低投手先發的場次去補足差額,再來計算總合後25場的成績。

舉實例來說明可能會容易點:
今年牛隊先發ERA最低的是林其緯的3.308,但他只先發了14
(大家當然都知道那是因為他是季中才從後援轉任先發,是補上原本是沈福仁受傷後的空缺),
因此,為了湊到25場先發的數據,就把ERA次低(3.607)共先發了16場的余文彬,
從他的16場數據,平均的分出11場,再去跟林其緯的14場合在一起計算,
如此就會得到25場的先發數據,而這個數據,就是牛隊今年「一號先發」「先發了25場」的成績。

計算「二號先發」「先發25場」成績的做法一樣,
把先發ERA次低投手,拿去補ERA最低投手場次後剩下場次的成績,
就把先發ERA第三低投手先發的成績拿過來補足25場後,合併計算。

然後就一直用這樣的方法反覆計算,就可以得到「三號投手」及「四號投手」的成績。

下表是職19興農牛隊所有先發過投手先發時的數據: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自責分
先發ERA
林其緯
14
84.33
6.02
31
3.308
余文彬
16
92.33
5.77
37
3.607
班尼歐
12
74.33
6.19
31
3.745
康明斯
3
14.00
4.67
6
3.857
夏威茲
7
34.67
4.95
18
4.673
沈福仁
14
71.67
5.12
38
4.772
陽建福
19
103.33
5.44
61
5.313
井場友和
7
33.67
4.81
22
5.881
沃斯
4
14.00
3.50
10
6.429
克隆尼
3
8.33
2.78
15
16.206
蔡明晉
1
6.33
6.33
1
1.422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如果依照前述的計算方法,
理論上蔡明晉應該是要以1.422的先發ERA排在林其緯(先發ERA3.308)前面才對,
可是我們也都知道,蔡明晉今年總共只先發了一場,而且那場是臨時頂替的,之後他又回到中繼,
所以,如果真的要做分類,他應該是要被列為是「四號投手」,
因為四號投手的人選才會常出現有更換或臨時被頂替的情形。
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兄弟的黃榮義及統一的潘俊榮身上,而我,也都做了同樣的調整。

在經過計算後,職19年牛隊1-4號先發投手的交出來的數據是這樣的: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25
147.81
5.91
3.436
119
#2
25
141.95
5.68
3.894
105
#3
25
135.96
5.44
4.981
82
#4
25
111.28
4.45
6.219
66
合計
100
536.99
5.37
4.525
90
1號先發的ERA+都不到120,每次先發的局數也沒能達到6局的該有水準,
充份說明了今年牛隊先發投手的窘況。
事實上,職19牛隊一號先發投手每次先發吃5.91局、ERA+119的數據,
其實與整個聯盟二號投手平均每次先發吃5.83局、ERA+115的數據只是差不多而已,
而當你的一號先發差不多只有聯盟二號先發的水準時,這隊先發投手的慘狀,就是可想而知了。

至於以整個聯盟來看怎麼計算1-4號先發投手的數據?
其實原作者Jeff Sackmann的算法也很直觀,就是把先把各隊1-4號先發投手的數據先計算出來後,
再把6隊的一號先發拿去平均,就是聯盟平均一號先發投的數據,
而二號、三號及四號的做法也是一樣的。

以下是你會有興趣知道的其他五隊及聯盟平均1-4號先發投手數據:
【兄弟象】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25
160.21
6.41
2.369
173
#2
25
168.59
6.74
2.873
142
#3
25
143.20
5.73
3.689
111
#4
25
109.32
4.37
5.953
69
合計
100
581.32
5.81
3.514
116
雖然四號先發看起來很慘,但其實與聯盟平均的四號先發差不了多少,
而三大先發不管在吃的局數及ERA+都是六隊之冠的情況下,可以說是靠著三大先發就打進季後賽。

LN熊】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25
172.76
6.91
2.505
163
#2
25
146.58
5.86
2.903
141
#3
25
146.89
5.88
3.857
106
#4
25
121.77
4.87
5.225
78
合計
100
588.00
5.88
3.505
117
強森跟許文雄的一二號成績不用多說,靠著徐余偉跟羅銳,也把三號先發撐起來,
成為六隊中唯二(另一隊是兄弟)在三號投手的ERA+還能高於100的,
同時,整隊先發投手吃下的588局及117ERA+,也是六隊第一。

【統一獅】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25
153.67
6.15
2.590
158
#2
25
142.40
5.70
3.766
109
#3
25
146.45
5.86
4.384
93
#4
25
130.16
5.21
4.968
82
合計
100
572.68
5.73
3.882
105
在先發投手戰力不若LN及兄弟的情況下,很明顯的就能看出來今年統一在打擊上的優勢,
特別的是統一是六隊中,唯一一隊在四號先發平均還能吃超過5局的,
當然,這還是應該與他們超強的攻擊能力有關──有本錢讓先發投手撐下去。

【中信鯨】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25
162.73
6.51
3.047
134
#2
25
142.92
5.72
4.107
100
#3
25
136.93
5.48
4.402
93
#4
25
107.77
4.31
5.571
73
合計
100
550.34
5.50
4.154
98

【米迪亞暴龍】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25
153.60
6.14
3.285
124
#2
25
132.69
5.31
4.042
101
#3
25
119.44
4.78
5.669
72
#4
23
79.61
3.46
9.282
44
合計
98
485.31
4.95
5.062
81

聯盟平均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150
950.77
6.34
2.859
143
#2
150
875.13
5.83
3.568
115
#3
150
828.87
5.53
4.457
92
#4
148
659.91
4.46
6.008
68
合計
998
3314.67
5.54
4.073
100
很有趣的,整個聯盟的先發投手平均的ERA+竟然是100
這也就意味著,整個聯盟的中繼後援投手平均的ERA+也會是100...XD

好了,在知道了聯盟1-4號先發的平均數據後,接下來你可能會有一個問題:
如果我隊上有一個先發投手的數據是「平均每場先發5.70局、ERA105」,
那該位投手在聯盟中,到底該算是二號?還是三號?
也就是說,是不是可以在知道1-4號先發投手的平均數據(中間數)後,再給我們一個range(範圍),
讓我們可以去把每一個投手加以歸類。

別擔心,Jeff Sackmann也告訴了我們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1先發投手的數據跟#2先發投手的數據拿去平均計算,得到一個#1/#2的平均數據,
再把#2先發投手的數據跟#3先發投手的數據拿去平均計算,得到一個#2/#3的平均數據,
然後把#3先發投手的數據跟#4先發投手的數據拿去平均計算,得到一個#3/#4的平均數據,
經計算過後,可以得到以下的結果:

聯盟平均
投手
先發場數
先發局數
平均局數
先發ERA
ERA+
#1 / #2
150
912.95
6.09
3.199
128
#2 / #3
150
852.00
5.68
4.000
100
#3 / #4
149
744.39
5.00
5.144
79
簡單的說,也就是只要某位投手先發時交出平均先發局數在6.09局以上、同時ERA3.199以下,
那該位投手在今年先發時就可以被歸類為聯盟中任何一隊的一號ACE

而如果某隊投手在先發時吃的局數在5.686.09局、ERA3.1994.000間,
那該位投手今年就可以被歸類為聯盟中任何一隊的二號先發;
那麼,自然的,如果某位投手今年在先發時吃的局數少於5局、ERA高於5.144
那麼他就毫無疑問的只能是聯盟中任何一隊的第四號投手。

在知道以上的歸類方法後,

現在,你可以自己去對看看,你隊上的先發投手今年在聯盟中,應該是屬於第幾號先發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