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e觀點(22)--關於新人王(ROY)

最近看到一些對於今年中職18年新人王關於誰會得獎有一些的討論,
蠻有趣的,但希望不會有人把新人王獎項的敘獎標準給搞錯了:

首先,新人王(ROY,Rookie of the Year),不同於最有價值球員(MVP,Most Valueable Player),
新人王是一個以個人成績為評量標準的獎項,與球隊戰績完全無關;
最有價值球員則完全相反,是以球隊戰績為最主要考量,因此通常都會選自進入季後賽球隊中的最佳球員。
遠的MLB就先不談,即便是在常對於很多獎項都搞錯定義的中華職棒依然也是如此:
職棒17年,新人王是兄弟象隊的陳冠任,去年兄弟象隊年度戰績墊底;
職棒15年,新人王是LaNew熊隊的石志偉,那年LaNew熊隊戰績墊底;
職棒14年,新人王是統一獅隊的潘威倫,那年統一獅隊全年戰績僅排第3,並沒有進季後賽;
職棒13年,新人王是興農牛隊的蔡仲南,那年興農牛隊戰績倒數第二;
職棒11年,新人王是兄弟象隊的馮勝賢,那年兄弟象隊全年戰績墊底;
職棒9年,新人王是三商虎隊的戴龍水,那年三商虎隊全年戰績倒數第二;
還需要個人再往下列嗎?

再來,新人王是一個與今年其他新人成績相比的,與去年甚至是過往幾年新人王得主成績完全無關的獎項。
否則,任何新人投手如果跟職棒16年的新人王得主林恩宇167局投球、1284援、era1.72相比,
大概都沒有入選機會吧──即便是職棒13年的蔡仲南149局投球、149敗、era3.49
否則以職棒15年新人王得主石志偉的100場比賽.286-1-45.286/.318/.362 OPS.680)的成績,
如果要跟職棒7年新人王得主張泰山的.333-16-72.333/.355/.565 OPS.920)相比,那大概永遠不可能得獎吧。

至於如果要談到新人王需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那就是印象派球迷所最擅長的了,
個人就無法再此給予任何評論──因為每個人對比賽中重要或令人深刻的點都不會一樣

好了,將以上那三點都界定清楚後,
讓我們再來慢慢的單純檢視今年幾位具有新人王獎項競爭者的個人成績並分析其得獎與否的優勢及劣勢:

打者部份:
Team
Name
G
RBI
H
HR
XBH
SB
AVG
OBP
SLG
OPS
IsoP
興農
陳志偉
75
44 (15)
84
3
21
0
.315(9)
.336
.434(15)
.770
.119
統一
潘武雄
78
40
96(10)
6
21
3
.315(9)
.400(7)
.436(14)
.836(12)
.121
中信
許人介
80
23
68
3
13
7(10)
.297
.356
.384
.740
.087
( )內表聯盟排名,標示至前15
投手部份:
Team
Name
G
IP
H
BB
ERA
WHIP
W
L
SV
Holds
中信
倪福德
39
102.33
102
32
4.22
1.31
5
12
4
6

首先,新人王的得主大概可以先將中信的倪福德給踢除了,雖然中職一向是將投手看得比打者重要,
因為如果職棒6年黃文博的59era5.12都無法得到新人王(該年新人王因此從缺),
那麼雖然今年季初倪福德表現也很傑出,但他的12敗實在太過於吃虧,
此外他季末逐漸上升的eraWHIP也並沒有突出到足以抵消他過多的敗場數。

再來可以被踢出競爭行列的是中信許人介,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許人介本身的特質就並不是一個長打者,
因此他在長打方面的數據(HRXBHSLGIsoP)上會吃虧是意料中的事,
但除以上那些長打方面的數據他是三人中的最後外,不管在他的AVGHRBIOBP上都是最後,
而他本身想要贏過其他2位選手的特長──盜壘──也只有7次,並不足以抵消他其他數據方面的劣勢。

好了,現在只剩下2contenders了,
但在比較陳志偉及潘武雄之前,有一件事還是必須要能夠先澄清:
那些「累積」的打擊數據(例如:HRBI)當然是與打者所被安排到的棒次是有關的,
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為該位打者是否被安排到第一棒就說他的打點少是可以被體諒的,
或是該位打者被排在中心打者就說他的盜壘少是應該的。
因為,一位打者會被排在幾棒,也是他的一種ability(能力象徵),
一個有長打能力被速度平平的選手當然會被安排在中心棒次,那麼他的打點機會當然就會多,
就好像一個有速度但沒有長打力的球員當然會被安排在前面的棒次,那麼他的盜壘可能當然就會高,
能夠兼顧打擊率、長打、打點及速度方面發揮的選手,得獎就當然輕而易舉,
但如果不能如此,如何將他的優勢面(不管是長打還是速度)發揮到最大──以抵消他在其他數據上的劣勢,
就將會是他在被票選時的credit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檢視數據時,不能將該位選手的棒次列入考慮,而應該只審視pure stats(純數據):
如果從各項數據上來看,
兩人在長打方面幾乎是不相上下--不管是XBH SLGIsoP──當然潘武雄有6轟,帳面上是比較漂亮。
但陳志偉在打點方面則較佔優勢,他的7544分打點硬是比潘武雄的7840分打點贏上那麼一些。
因此,真正分出兩人的差距則是在於上壘能力,
尤其是在相同的AVG下,潘武雄的OBP高達.400而陳志偉卻只有.336
連帶的也使得在OPS這個計算方式是將SLGOBP相加的數據上,陳志偉也吃虧很多。

不過如果真要說陳志偉有那麼一些勝算的話,
那或許就要歸功於中職(及其獎項票選者)通常都只注重打點(及打擊率)這種傳統的打擊數據,
而對於OBPOPS這種數據並不是非常重視

最後,或許以下的說法跟上面的那些數據分析顯得有些自打嘴巴,
但如果我們考量到陳志偉所佔的位置是一個相對於要強調打擊的外野手來說,會是比較強調守備的二壘手,
當一個middle infielder(二壘手及游擊手)與一個corner outfielder(左右外野手)有很接近的打擊成績時,
一個二壘手是應該得到一個比較多的credit
除此之外,別忘了陳志偉在當年的替代役選秀只是一個第四輪最後順位(最後一輪)的那種練練看的新人,
而潘武雄卻在2次業餘選秀中,都是第一輪的重點新人,也擁有高簽約金,
就期望度來說,潘武雄交出這種成績是不是顯得比較「理所當然」,而陳志偉的這種成績更讓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