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7日 星期二

e數據(5)--大膽的幫中職水準定出層級(上)

一個自中職成立到現在為止長久存在的問題,
就是中職的水準到底在哪裡?如果以美國職棒小聯盟體系來比較,到底屬於哪一個層級?

關於這個問題,在許許多多的台灣球迷之間總是有不少的爭執,
有些人以不少有大聯盟或3A資歷的洋投來中職投球結果都被打爆來認為中職實力其實還不差;
:15Aquiles Cera (金勇)
但是也有不少球迷以許多根本只有獨立聯盟資歷或是小聯盟1A等級的洋投就可以稱霸中職認為中職水準很低;
:去年勝投王的Lenin Picota (戰玉飛,必可)或是在中職取得百勝的Osvaldo Martinez (勇壯)
同時也有許多人會拿中職球隊或是以中職為主力組成的中華隊國際賽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或南韓成績來比較!!
(奧運,亞錦賽,亞洲職棒大賽,WBC)
而最近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論點,就是以近幾年來中華隊的組成狀況來論述,
先發左外野手陳金鋒是3A等級的就先不論,在游擊以及三壘的部份,
可以說是中職頂級的鄭昌明以及張泰山都分別被1A頂級的胡金龍以及低階1A明星選手是的陳鏞基給取代
所以用來評斷中職最多大概也是1A左右….

不過這些說法,有些只以一二位選手在美職及中職的成績來比較,容易失之偏頗;
有些又只以國際賽幾場比賽的表現來比較,在比賽數過少的情況下,也容易不容易取信於人!!

其實要比較兩個(國家職棒)聯盟的實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兩個聯盟都打過的選手成績拿出來進行比較,
這樣一方面可以減低數據不夠所造成的偏頗,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主觀的意識型態作祟,
由於過去從來沒有中職及美職都打過球的本土球員,所以無法從這方面進行比較(今年的鋒哥算是第一個)
但是從美職(MLB或小聯盟體系)中打過球之後來中職的洋將就很多了,尤其是洋投,
相信可以收集到相當數量的數據,而數量越多,也就越有可信度及參考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概也只有一個瘋子,或是吃飽太閒的人,才會去替中職定位而找出這些數據並統計之,
不過,筆者的野心當然不只於此,這些數據的用途還有很多
除了也許可以定出中職相當於小聯盟哪一個等級外,甚至可能還可以看出中職等級變化的趨勢,甚至更進一步,
有可能還可以當做是預測未來洋將來到中職成績的一個計算公式(相當於MLeqa..)

但是由於這些數據的量真的很多,目前僅就收集完成的牛隊8-16年的洋將部份進行最初步的分析:
若是洋將於The Baseball Cube網站上查不到資料,則將此選手於中職及美職的成績都不列入計算;
同時,為避免有些洋將因為局數過少而造成的統計偏差效應,所以只要未滿20局的也不列入計算!!
(不管是在中職或是美職小聯盟體系中的某一層級)

以下為成績收集的來源:中華職棒官方網站(中職成績)The Baseball Cube(美國大,小聯盟成績)
經篩選後符合統計的樣本球員(18):
Clinton Hosford(克林頓)Brad Guy(凱特)Jeff Andra(飛勇)Aquiles Cera(金勇)Ramon Morel(世介勇)
Wilson Heredia(威森)Glenn Dishman(帝猛)Mark Keifer(楓康)Matthew Apana(艾比盈)Adam Butler(艾巴勒)
Michael Mimbs(麥克)Julio Solano(牛沙勒)Robert Kell(凱爾)Jody Treadwell(金砂掌) Timothy Fortugno(風情)
Alwin Brown(力拔山)Boze Marshall(寶時捷)Randy Marshall(馬修)
:Osvaldo Martinez(勇壯)Lenin Picota(戰玉飛),克提茲(Jorge Cortez)以及Jose Soreano(黑金光)等牛隊洋投,
由於The Baseball Cube上查無美職小聯盟體系紀錄所以其中職成績亦並未列入統計內!!

表一:
Level
Wins
Loses
Saves
IP
Hits
HR
BB
SO
中職
134
112
85
2251.00
2086
124
937
1694
RK
40
41
8
663.00
647

275
459
A-
29
17
9
344.66
298

102
363
A
68
45
16
1020.00
894

438
977
A+
78
60
34
1175.66
1048

512
1101
AA
122
127
75
2115.33
2130

897
1575
AAA
191
200
35
3375.66
3528

1451
2616
MLB
34
48
5
892.66
903
111
457
563
Wins:勝投 Loses:敗投 Saves:救援成功 IP:投球局數 Hits:被安打 HR:被全壘打 BB:四死球 SO:奪三振
RK:新人聯盟, A-:低階1A A:1A A+:高階1A AA:2A AAA:3A MLB:大聯盟

表二:
Level
IP
ER
ERA
WHIP
HR9
H9
BB9
K9
中職
2251.00
778
3.11
1.34
0.50
8.34
3.75
6.77
RK
663.00
305
4.14
1.39

8.78
3.73
6.23
A-
344.66
112
2.92
1.16

7.78
2.66
9.48
A
1020.00
351
3.10
1.31

7.89
3.86
8.62
A+
1175.66
460
3.52
1.33

8.02
3.92
8.43
AA
2115.33
949
4.04
1.43

9.06
3.82
6.70
AAA
3375.66
1766
4.71
1.47

9.41
3.87
6.97
MLB
892.66
494
4.98
1.52
1.12
9.10
4.61
5.68
ER:自責分, ERA:自責分率, WHIP:每局被上壘率, HR9:9局被全壘打數, H9:9局被安打數,
BB9:9局保送數, K9:9局奪三振數

比較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如果以中職的成績為基準,找出一個最接近的小聯盟層級,
就可以得出中職打者(當然,這還是有加上極少數洋砲的情況)與小聯盟哪一個層級的打者實力比較接近,
而如果這些中職成績比某一個小聯盟層級的數據還好,那就代表中職實力不如該層級,反之則類推….

雖然數據還不夠完整(所以只能說是初步),但是已經出現一個趨勢了,得到的成績老實說,非常的不令人意外
18位選手的這些上千局的統計數據中,如果以erawhip兩個指標來論,
大致上可以得到中職的等級相當接近於1A 離高階1A也相去不遠(事實上1A跟高階1A的差距本就不大)

也許有人會提出在這個表中,新人聯盟出現一個統計上不合理的現象:就是新人聯盟的erawhip1A還差,
(同一個投手,在更低階的新人聯盟成績應該要比高階一些的1A要好才是)
事實上,會出現這樣情形的原因是,新人聯盟局數較少外,新人聯盟是職棒新人第一個職業比賽的聯盟,
在打新人聯盟時,年紀不僅很輕,經驗也不足,所以成績的起伏非常大;在統計的準確性上也就降低很多了..
而大家也可以發現,只要一進入1A(低階1A1A,高階1A)後,成績就非常有規律的,也非常符合一般人認知的,
越到高的小聯盟層級,成績就越差….erawhip,被安打數,控球力及奪三振力上幾乎都是如此

而且相當有趣的,即便這些選手的勝敗成績,會因為球隊本身實力好壞而有所影響,
但是在經過比較後,這些洋將在中職所得到的總勝率0.545,竟然也是與高階1A0.5651A0.602最接近,
而當然除了在最可靠的指標erawhip中,
可以發現中職等級明顯的比低階1A為高,而與1A及高階1A很接近;並明顯的與2A3AMLB相距非常遠
而在其他輔助實力指標的部份,落差最大的數據大概就是奪三振力K9
中職(6.77)呈現的數據比較接近2A(6.70),而與1A(8.62)及高階1A(8.43)相距較遠,
那麼是中職的打者比較不會容易被三振嗎?在某種程度上,沒錯,的確是可以這樣說,
因為,一般在1A小聯盟的選手,都比較在意於本身長打力盡情發揮,而教練及球員本身都不會太在意被三振,
而對中職或其他亞洲打者來說,由於大多屬於contact hitter(安打型打者),所以在被三振率自然就會低很多
不過這只是因為揮擊特性而已,並不能代表是實力”!!
比較可惜的是在小聯盟各層級中,被全壘打這個數據是空白的,否則這個趨勢應該可以看得更清楚!!
也許也因為是中職球員的擊中球率高些(揮空率及被三振率低)
所以同一批投手在中職的每9局被安打數(8.34)比起低階1A(7.89)1A(8.02)些微落後了一些
而如果以每9局被保送數(投手發揮出來的球威)來看,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來中職跟1A真的非常接近!!

再補一些其他的數據以為輔助,
在這18位牛隊職8-16的洋投中,上過MLB的有9位,
而在其中中職成績(erawhip)表現比MLB還差(也就是代表中職等級優於MLB)的只有1
---Wilson Heredia(威森)era (MLB era:3.41,中職era:3.74);
上過3A的有16位,
而在其中中職成績(erawhip)表現比3A還差(也就是代表中職等級優於3A)的只有3位,
---Brad Guy(凱特)Aquiles Cera(金勇)Mark Keifer(楓康);
上過2A的有13位,(可能有人會問,怎麼會比3A少呢?沒錯,就是有人從1A直接跳級到3A)
而在其中中職成績(erawhip)表現比2A還差(也就是代表中職等級優於2A)的只有2位,
---Mark Keifer(楓康)Michael Mimbs(麥克);
但是在高階1A1A及低階1A就完全不一樣了,出現一半一半的情況!!

也許這個結果(中職8-16年約等於美國小聯盟1A等級)並不會令很多球迷意外,
不過,沒數據沒真象,這個初步的數據,應該可以替許多認為中職等級其實很低的球迷提供一個有力的證據..

但是,這方面的數據我還會繼續做下去的,等到把其他球隊的數據也補齊後,相信會更有說服力,
也希望能夠試圖將中職黃金期(4-7)與現在的中職等級做一個比較看看是否真的有明顯的差異!!

後續的部份,請大家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