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日 星期一

e觀點(17)--開季雜談..

█ 三月份MVP票選
看了許多牛迷在聯盟三月份公布後的反應,覺得還蠻有趣的。
其實出來的結果對我個人來說,並不會很意外。
因為彭政閔在打點這個項目上占有絕對的優勢,而打點又偏偏是票選時最容易被突顯出來的。
或許牛迷會說,打點及得分都是要靠隊友的幫忙才能有的,曾華偉的一棒明顯的就比彭政閔的四棒吃虧,
但事實上這就是MVP本身的制度上不公平之所在,中心打者本來就是在數據上容易比其他棒次占優勢。
如果翻開過去幾年MLB各聯盟的MVP,大家會發現到,幾乎都是由各隊的第四棒獲得(除了Ichiro那年例外)

不過,筆者當然不會那麼容易的被票選結果所說服;因此在窮極無聊之下,算了一下這三人的「進階成績」:
          

R
RBI
AVG
OBP
SLG
IsoD
IosP
OPS
SecA
EqA
RC
彭政閔
8
11
.385
.556
.731
.171
.346
1.286
0.731
1.206
8.27
曾華偉
3
5
.591
.625
.818
.034
.227
1.360
0.409
1.360
10.43
偽洋將
7
6
.379
.526
.897
.147
.517
1.423
1.069
1.329
12.63

如果只就彭政閔及曾華偉來做比較:
不可否認的,彭政閔在打點及得分上擁有絕大優勢,而打點及得分正是幫球隊分數進帳的「實績」。
而彭政閔在選球力(IsoD)及長打力(IsoD)的表現也的確都遠在曾華偉之上,
(這並不代表著曾華偉表現不好,因為這二項本來就是彭政閔相較於曾華偉的優勢)
且如果再細看總攻擊力指標OPSEqA,兩人的差異並不大;
雖然酷龍在創造得分(RC)上較彭好不少,但是彭卻在個人能力指標的第二打擊率(SecA)上占盡優勢,
因此多方抵消之下,彭政閔在打點及得分上的絕對優勢,就足以讓他取得記者的偏好。

當然,如果這份票選給筆者選,從上表就能清楚的看出,筆者的那一票一定會投給「偽洋將」…XD
因為幾乎所有的進階攻擊指標中,偽洋將都取得大幅度的領先(除了選球力的IsoD外)。

不過,筆者的文章之所以是免費文章,而記者的文章可以有稿費,就是因為筆者對這個票選沒有投票權;
而既然沒有投票權,就算有數據支持也不能怎麼辦!
其實大凡這種由「人」投票選出來的獎項,本來就是充滿了不同的偏好(favor),也充斥著許多的印象分數,
這種情形即便是MLB也是屢見不鮮。否則,每年MLB的金手套為什麼總是那些明星球員獲得呢?

所以,其實牛迷大可以不必要為了這種事而生氣了!
因為就算真要論成績論球隊戰績,三月份MVP是怎麼樣也不會輪到曾華偉的!

█ 鄭達鴻的貢獻?
過去二年中,許多牛迷一直盼望著有打擊能力卻被小葉給擋住的鄭達鴻有機會能發揮,
本季終於在牛隊加入鍾家寶這個二號捕手,先發外野手又受傷頻頻的情況下獲得到先發表現的機會了。
從到目前為止的帳面打擊數據來看:(AVG/OBP/SLG).304/.385/.304,外帶得分6打點2看來不差,
但實際計算他替牛隊創造出來的得分(RC),到目前為止是2.58分。
且他除了打擊的部份讓牛迷有印象外,相信不少牛迷應該也對他開季以來在右外野手的守備「印象深刻」。

鄭達鴻本季到現在出賽7場,全部是守右外野,帳面上的守備率是「完美的1」,
但是實際上,他光外野在判斷上的錯誤所形成的追不到球的三壘安打就出現了3次之多。
3次出現在3/23對誠泰的7局上、3/28LaNew5局上以及4/1對中信的2局上,
而這3次看不見的失誤共讓牛隊丟掉了5…..

當然我們都知道,從大學起才開始改練外野手的鄭達鴻本來就不是一個好的防守型外野手,
但是在相較於牛隊三個先發外野手或是去年的第四號外野手蘇建榮並沒有在打擊部份超過很多的情況下,
對想要爭取第四號外野手位置的鄭達鴻來說,守備會是他一個很大的致命傷

當然啦,他現在還不用擔心這種問題,因為張建銘下半季才會看到,而蘇建榮自己的攻守也在打擺子

█ 牛隊的年輕球員都是玻璃人?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牛隊現在的主力先發陣容可以說,
是在職棒16年後,在張建銘、許國隆及余賢明加入後所形成的老中青三代所組成的。
這個先發陣容可以說是國手雲集,再加上連續2年拿到總冠軍,連續4年打進季後賽,
所以在先發陣容上變化不大自屬正常。
而事實上,在這個新人素質落差很大的中職中,依賴先發戰力的程度普遍的都非常高。
先發選手一但受傷,補上來的二軍選手其戰力的落差都是很大,這是各隊都一樣的情形。

提一個數據讓大家看,就以職1617兩年來計算:
牛隊陣中算是老大哥級的先發野手黃忠義、君璋及張泰山,共只缺賽5場。(其實那5場還都是泰山缺的)
但中生代的曾華偉、鄭兆行及張家浩總共就缺賽了147..(曾華偉25、鄭兆行100及張家浩22
甚至連本來應該是年輕力壯的新生代余賢明、許國隆及張建銘,加起來也缺了31
光中生代及新生代主力先發因傷停賽的場次,就高達了178場,接近2季的場數…..

這些中生代及新生代,真的是帶著舊傷還在打的而缺陣是情有可原的,也不過就是張家浩一個吧,
可是為什麼那些沒有嚴重舊傷的,相較於已經征戰多年、應該更容易受傷的老將,卻反而缺陣更多場?
而且那個缺陣數字還那麼的驚人?

如果真要說牛隊先發陣容幾乎不變而「操壞」選手,
(事實上如果沒有受傷,為了戰力考量,先發本來就不該變動)
那除了張家浩外,為什麼老將們受傷那麼少,反而都是中生代及新生代一直在受傷(不管是大傷或小傷)?
如果說是因為每年季末都還有國際賽而導致休息時間不夠,
黃忠義、張泰山及葉君璋難道不是年年入選中華隊?興農的哪一個球員休息時間比他們還少?

原因很簡單:就是自我要求不夠而已!
就是因為平日的生活作息不嚴謹、自我訓練不夠,造成身體及肌耐力的強度不足,
所以當然在漫長的季賽中,因為身體不足以應付「在正常比賽下就一定會有急停、啟動、衝撞及延伸等隨時都可能會造成受傷動作」的強度而產生運動傷害。


我們到底還要在各種報導中再看多少次:牛隊選手在自我的體能訓練量,最多的是黃忠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