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e數據(18)--哪一隊最會找洋投

如果要挑一個中職歷史上「最大」的分岐點的話,相信非職棒八年莫屬了,
那年,和信(也就是後來的中信)加盟、TML成立、台灣職棒出現兩個聯盟,以及職棒簽賭案爆發
而從職棒八年(1997年)以後,台灣的職棒進入了長達4年的黑暗期,一直到2001年世棒賽後才逐漸恢復,
而隨著2001年世棒賽、職棒十四年(2003)兩聯盟合併以及同年年底亞錦賽擊敗南韓取得進軍奧運的資格,
中華職棒曾一度出現短暫的熱潮,也讓人看到了台灣職棒往前繼續邁進的曙光,
但是在職棒簽賭案又再度出現,職棒簽賭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的情況下,中職的榮景似乎又再度受到重挫

引言的講古講了一長串,其實只是在陳述引起筆者收集數據的動機起源:
既然職棒八年是中職開始進入「混亂期」的起點,而在從職棒八年到職棒十八年這麼長的混亂期中,
由於本土投手的欠缺,使得洋投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洋投戰力的好壞,對球隊投手戰力的影響非常之大,
那麼,在這段期間中,到底哪一隊找洋投的「功力」最好呢?

長久以來,我們總有著:
統一由於比較願意花大錢,因而總是能找到資歷比較好的洋投,也因此投出來的成績好像也比較好;
興農主要依靠道奇隊介紹洋投,因此來的洋投通常都是便宜、耐操又好用;
兄弟愛用日本籍的投手,但除了日本籍外,其他通常都是亂槍打鳥;
中信曾經編有海外部,交由「點來發」負責,親赴海外挑洋將等等舊有印象….

但實際上是否真的是如此,或許長期累積的數據能夠告訴我們一些事情….
不過既然是將期間定在從職棒八年至職棒十八年,
所以,在這裡的研究對象就只鎖定在兄弟、統一、興農及和信(中信)四支老球隊上面。

表一 職8至職18四隊洋投投球數據表
球隊
IP
H
R
ER
RA
ERA
WHIP
H9
HR9
BB9
K9
統一
4484.33
4201
1948
1527
3.91
3.06
1.28
8.43
0.48
3.06
6.24
興農
5567.33
5272
2487
2024
4.02
3.27
1.32
8.52
0.55
3.36
6.58
兄弟
5428.67
5241
2559
2060
4.24
3.42
1.29
8.69
0.54
2.93
6.90
中信
3244.00
3149
1574
1214
4.37
3.37
1.31
8.74
0.56
3.01
6.79
總計
18724.33
17863
8568
6825
4.12
3.28
1.30
8.59
0.53
3.10
6.63

從長時間的數據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
統一的洋投的確是在RAERA的部份要比其他球隊稍稍好上一些些,不過,也僅僅只是一些些而已,
RAERA最好及最差的統一及中信來比,中間也不過就10%左右的落差,這差距並不能算很大;
而如果從WHIPH9HR9K9BB9等來看,那差距就更小了

因此,從數據中我們或許可以做出這樣的一個結論:
也許某年某支球隊憑藉著一些運氣或其他的什麼東西,可以找到某個好的洋投,在某年交出比較漂亮的成績,
但是如果將時間拉長來看(最起碼從職8到職18是如此),
在中職「總體來說並不算好的打球環境」(黑道簽賭放水),同時所能提供給洋將的薪資有限,
且各隊並沒有海外球探部的編制,洋將都是等上場後才知道實力如何,
再加上還有日韓職棒等外在競爭(投出好成績的洋投很快就被挖走)等結構性的大環境不利情況下,
中職不管那一支球隊,能找得到並且也留得住的洋投,整體來說其實差得不會太多
長期來看,各球隊間的差距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

除了上面的結論外,從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兩個蠻有趣的趨勢:
一、中信最「愛用國貨」
中信從職8到職1811年間,洋投竟然只吃了3244局,
不要說比最依賴洋投的興農少了2323.33局,甚至比起號稱有本土投手王國的統一還少了1420.33局,
也就是說,平均每年中信的本土投手比起興農的本土投手多吃了210局,比起統一的本土投手多吃了130局,
這是一個令人非常意外的數字!
二、統一的洋投最「中職」
中職打者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鳥碰了吧,因此也造成了較低的被三振率及低長打率。
統一的洋投在數據上如果要說與其他幾隊有著稍明顯的不同,那麼大概就是在HR9K9上面了,
在其他數據都幾乎一樣的情況下,

統一的洋投並不強求三振,而是用較低的被全壘打率得到較好(其實也好不到10%)的RAER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