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e數據(21)--葉君璋蹲捕時,牛隊投手表現比較好?

■ 這是第一次,牛隊在同一年有三位主力捕手蹲捕時投手的成績可以進行比較

長久以來,我們總是有君璋的配球及對投手的引導功力,
遠在其他牛隊捕手、甚至是所有其他台灣捕手之上的既有印象;
而這樣的印象,也同時會在許多的比賽轉播講評,球員訪問及新聞報導上面可以看到,
只是,在講究科學數據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去證明這個印象是真的?

如果說所謂的「君璋效應」真的存在,那麼一個最直覺的想法,
就是同一個投手或同樣等級的幾個投手,在君璋配球時的成績,
會與其他捕手配球時的成績會比較好,而且會有明顯的差異。

短期的國際賽一場兩場的樣本數當然不足以讓我們下定論,也因此而常常引起球迷間的爭論,
但是如果是一整個球季超過150局以的樣本數,加上是長期配合的己隊投手,
相信在研究結果的信度及效度上就會好得多了。
但由於長期以來君璋一直佔據著興農牛隊不動先發捕手的位置,
因此使得牛隊的其他捕手也一直無法取得「具有研究價值」的捕手局數的樣本數。

不過,去年在君璋因為一次本壘攻防戰意外受傷一段不短的時間下,
牛隊的二位替補捕手,鍾家寶及鄭達鴻第一次有了足夠的出場數及蹲捕局數可供研究,
讓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的樣本數下來對這三位捕手蹲捕時的投手成績來進行比較,
也讓我們檢視一下,所謂的「君璋效應」是否真的存在;或如果存在,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

下表的前三列是牛隊三個捕手在蹲捕時,牛隊投手交出來的投球成績,
而最後一列則是牛隊投手團隊的投球成績。
捕手
局數
RA
ERA
WHIP
O.AVG
H9
HR9
BB9
K9
葉君璋
540.67
5.510
4.545
1.493
0.289
10.72
0.78
2.71
5.88
鍾家寶
175.67
5.944
5.073
1.492
0.272
9.63
0.87
3.79
5.79
鄭達鴻
152.00
5.388
4.500
1.395
0.251
8.88
0.36
3.67
5.68
團隊
871.67
5.648
4.636
1.485
0.279
10.20
0.73
3.16
5.77
(資料年份:職棒18年)

老實說,上表這樣的數字應該會讓很多牛迷感到驚訝--當然,我也是一樣。
當然,或許不少人也會立刻提出質疑,
因為牛隊去年的投手群戰力相當不完整,成績好的主力投手跟二線投手的成績落差很大,
會出現這樣的數據,會不會是因為小葉在蹲捕時,搭配到二線投手的機率高一些所造成的。

因此,為了釐清這方面的顧慮,
同時又為了避免對單獨投手就進行三位捕手的成績分析會出現樣本數不夠而失真的情況,
所以,這裡再進一步將牛隊的投手群分成兩大類,來對三位捕手蹲捕時的成績進行比較:

第一級的投手:剛雷、井場、陽建福及郭勇志
(這4位投手去年牛隊投手中,ERARA都低於聯盟平均的主戰投手。)
第二級的投手:扣除掉第一級投手後的牛隊其他投手
結果如下:

牛隊「第一級投手」的投球成績
捕手
局數
RA
ERA
WHIP
O.AVG
H9
HR9
BB9
K9
君璋
328.00
4.528
3.567
1.360
0.279
10.15
0.52
2.09
6.06
鍾家寶
77.67
4.288
3.129
1.365
0.276
9.39
0.70
2.90
6.37
鄭達鴻
81.00
4.111
3.667
1.247
0.249
8.67
0.22
2.56
6.33

牛隊「第二級投手」的投球成績
捕手
局數
RA
ERA
WHIP
O.AVG
H9
HR9
BB9
K9
君璋
212.67
7.025
6.052
1.698
0.303
11.60
1.18
3.68
5.59
鍾家寶
98.00
7.255
6.612
1.592
0.270
9.83
1.01
4.50
5.33
鄭達鴻
71.00
6.844
5.450
1.563
0.254
9.13
0.51
4.94
4.94

在累積了一定程度的樣本數下(即便是70局,算起來也有近8場比賽了),
老實說,這樣的結果並不是個人原先所預期的。

首先我們從第一級投手在三位捕手蹲捕時交出的投手數據來看,
一般被認為配球比較具攻擊性,在二好球後比較敢塞的小葉,
在與隊上投手能力較出色的投手配合時,其K9值反而略低一些(當然差距不大),
HR9上面的表現也僅是中間,只有在BB9上面取得一個較明顯的領先幅度。
在投手的TTOthree true outcomes,三項能代表投手真實能力的數據)--HR9BB9K9--上,
看起來小葉是比較能夠讓能力比較好的投手避免自己犯錯而造成危機(投出保送),
但是在幫助投手球威的發揮(奪三振跟被全壘打)上面,達鴻跟阿寶一點都不會輸給小葉。
另外,一般被認為不靠收集資料,能夠依照投手臨場狀況,用靈活的配球來對付對手的小葉,
但是其被安打率(H9Opp. AVG)反而是較高的,
也因此反映在對球隊及對比賽勝負最重要的RA上面,君璋在蹲捕時的數據其實還是落後的,
而且,還落後鄭達鴻蹲捕時有10%、落後鍾家寶約7%

而如果我們檢視第二級投手在三位捕手蹲捕時所交出來的數據,
三位捕手蹲捕時的RA都非常接近,即便小葉蹲捕的H9、被打擊率甚至是HR9依然是最高的,
從這一點來看,如果真要說有所謂的「君璋效應」,或許就是在二線投手投球小葉蹲捕時,
雖然會挨打得比較兇,但是場面(也就是失分)依然可以控制住;
相反的,阿寶跟達鴻在蹲捕時,二線投手雖然比較不會被打安打,但安打可能會比較串連而失分。
只不過,這樣的差異對球隊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比賽的勝利,主要還是要看RA
RA越低,失分就越少而在相同的進攻得分能力下,失分越少當然就越能贏得比賽)

當然,這樣的數據也並不是說君璋就不重要,該趕快把捕手的位置交出來,
這樣的數據是告訴我們,
或許小葉蹲捕的「某場比賽」,真的可以幫助投手,有效的引導他們投出好成績,
但是如果將時間拉長來看,這樣的效應並沒有明顯到與牛隊另外兩位捕手有很大的差異。
投手的成績,最主要還是看投手本身的能力。捕手所能幫到的忙,其實很有限。


別再輕易的相信那些在比賽中沒有數據,沒有認真研究,憑空亂扯的中職主播及球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