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1日 星期四

e觀點(19)--真象..假象...

ERAearned runs average)只是假象
從過去到現在,不管它過去的中文名稱是「防禦率」還是「自責分率」或甚至是「每九局自責分」,
ERA都一直是我們在檢視投手能力的第一項指標,甚至被當作是最重要的指標。
但實際上,ERA卻是一個「過度偏坦投手」以及「對球隊沒有意義」的一個指標。

當然這與ERA這個指標當初的設計理念有關,
為了想要衡量一個投手的「純(pure)投球能力」,而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擾,
所以在計算ERA時最重要的自責分(earned runs)上面,就出現很多的排除條件來限縮自責分的範圍。
很常見且大多數球迷也都知道的情況,例如:
二出局情況下野手出現失誤後所出現的失分,不管多少都不會計在自責分內(因為那是野手害投手)、
投手本身守備失誤而導致的失分也不計在自責分內(因為那不是投球能力,而是守備能力的問題)、
投手登板時壘上留有前位投手所留下的跑壘者,讓他們回本壘得分也不計在自責分內(那是前位投手害的)。

這裡不是要說ERA這個指標設計錯誤,
而是要說明這個指標如果用在衡量投手能力(不是投球能力)及對球隊勝敗上面,會出現失真的情形。

就好像一個野手,除了要衡量打擊能力之外,還同時也要衡量守備能力及跑壘能力一樣,
投手能力除了投球能力外,也還要考慮守備能力以及或許是更重要的「控制場面能力」。
說得白一些,就是一個主力先發投手,在投球過程中不可能不遇到隊友失誤,
但是如何將隊友失誤所產生對球隊的影響──也就是非自責分──降到最低,那也是一個必須具備的能力。
當然這種控制場面能力(減少損失壓低失分能力)會跟心理層面有關(如何不受隊友失誤影響投球心情),
但說回頭其實控制場面的能力也還是某一種層面的「投球能力」,
因為當隊友發生失誤後,不管是否已經因為那個失誤直接造成失分,
會不會繼續失分,關鍵還是要看投手的投球能否將下一個打者解決──就好像沒有正常時的那樣解決

但是這種能力,大多數時間卻在ERA上面因為非自責分的被排除而無法完全顯現出來。
也不要舉別人或國外的,就舉5/13郭勇志對誠泰那場比賽當例子:

八局上,牛隊僅以11:10領先1分,在一出局一壘有人時,
高瑋擊出二壘滾地球但二壘手鄭兆行卻失誤,然後郭勇志三振下一棒陳克帆形成二出局,
此時,熟知規則的球友們應該就會知道,如果沒有失誤這局就結束了,該局後續的任何失分都不會是自責分;
而接下來劇情相信牛迷應該也沒有忘記,
郭勇志接連被黃仕豪及陳致鵬打出二支安打,失掉3分,比數變成11:13,阿甘勝投飛掉,牛隊被逆轉。
郭勇志該場的成績是投1.2ERA0,但是請問這樣的ERA0「對球隊有任何意義」嗎?
這樣的ERA0可以說明他「該場投球能力」很好嗎?

當然鄭兆行失誤很不應該,也應該要負起部份失分的責任;但失分就完全跟投手郭勇志沒有關係嗎?
答案應該相當清楚
鄭兆行的那個失誤實際上並沒有「直接」失分,
後來的失分還是郭勇志並沒有辦法展現投球能力解決打者,被擊出安打而失掉的,
就每一位打者上來00壞時,對投手來說,都是一個fresh start(重新的開始),
投手只要能夠展現投球能力依然將打者解決,那麼就能將失分壓到最低,損失降低到最小,
這種能力,不也是我們在評量一個投手的能力時,相當重要的一個指標嗎?

容筆者再重覆一次,
前段的「這種(控制場面)能力」,大多數時間卻在ERA上面因為非自責分的被排除而無法完全顯現出來;
但是,卻可以在RA」(runs average失分率、每九局失分)這個指標上面顯現出來。

一個投手的RA,儘管並不完全是他的直接責任,但至少也是他「直接與間接責任的總和」
(即便因為野手失誤直接造成失分,也要該位投手先讓打者上壘才會發生,故仍有間接責任)
RA,也才能夠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出一個投手的比賽掌控能力;對於球隊的勝敗,也才有實質的意義。

否則,為什麼QSQuality Start,優質先發,先發6局掉3分以內),
不是先發投6局失3分自責分以內,而是投6局失3分以內呢?


RA來看,牛隊的三大先發誰是真象?誰是假象?
投手
IP
R
ER
ERA
RA
井場友和
59.33
31
15
2.28
4.70
剛雷
70.33
30
24
3.07
3.84
陽建福
42.00
20
15
3.21
4.29

現在,牛迷還會覺得開季以來表現最好的投手是井場嗎?
不過他先發時所得到的run supprot(得分支援)的確是牛隊最高的這就是真的了


除了RA外,投手的true outcomes(真實的成績)是什麼?
當然不會是ERA
也不會是WHIPH9,因為這都要計算被安打數,而只要談到投手的被安打,就會有BABIP的幸運值問題。
(關於BABIP,請參閱本站棒球教室中的投手數據)

MLB的觀點來看,投手的true outcomes只有RA(控場能力)及K9BB9HR9(投球的stuff)。


如果現在的蘇建榮是他的「真象」,那現在的陳志偉是?
筆者當然願意相信陳志偉是真貨,否則我不會從去年季中開始一直到今年季前預測都一再的看好他。
當然他現所交出的.333-1-26OPS0.795,打點是牛隊第2、聯盟第8的成績,相當程度的回應了我的期待,
而他近來火熱的表現也使得他的人氣直線上升,甚至有不少牛迷希望讓他直升第五棒來取代近況稍差的國隆。

但即便是如此,筆者還是不願意過度樂觀;因為對陳志偉來說,真正的考驗其實現在才開始:
打出好成績後,各隊會開始研究他打擊上的弱點;投手在投他時,也會特別用心的配球干擾他的揮擊節奏,
另外就是時序也開始進入台灣最炎熱的夏天,體能的流失速度會非常驚人的快,
這會讓沒有很多職棒比賽經驗的新人(或剛來台灣的洋將)在這個季節非常快速的進入疲勞期而打不好。
(雖說陳志偉是二年級生,但以他去年的僅1312打席的出賽數,等於跟新人沒兩樣)

遠的不說,去年牛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跟陳志偉是同一次選秀,還是該次牛隊第一輪選秀的蘇建榮。
也許去年下半季到現在一直不振的蘇建榮已經不容易讓人再想起他去年上半季末前所交出的亮眼打擊成績,
不過容筆者在這裡提醒大家,去年同期時蘇建榮的打擊成績是.323-2-11,全壘打甚至比陳志偉還多一支;
而且蘇建榮一直到6/17(他的第44場出賽)為止,打擊率都保持在.300以上。

而到今天(5/30)為止,陳志偉的出賽數是第33...

雖然站在一個評估選手能力的立場,個人還蠻有興趣想看看陳志偉突破低潮的能力及方法,

不過...還是不要低潮好了...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